查看原文
其他

从“黑金刚”到“绿巨人”,传统炼钢企业杭钢是如何华丽转身的?丨激荡20年

谢颖 浙商杂志
2024-11-02

‍‍⇅点击上方蓝字

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20年来,浙江大地发生了全方位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这一进程中,浙商是“八八战略”的忠实践行者,他们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破壁进取、勇毅前行的光辉之路。本次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和《浙商》杂志社联合推出的特辑,选取21家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践样本,以期解读这些企业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的发展之路。今天刊发第15篇《从“黑金刚”到“绿巨人”,传统炼钢企业杭钢是如何华丽转身的?》。

一大早,杭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利明已经来到公司。从早到晚,批改文件、交流工作、出席会议,张利明几乎一刻都没有停歇。尽管已在杭钢工作了42年,当他谈起过往时依旧记忆犹新。


“1981年,我从重庆钢铁工业学校毕业进入杭钢炼钢车间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钢铁工人。那时候,条件十分艰苦,我第一次下车间就被震撼到了。炼钢工人们在火红的高炉前挥汗如雨地劳动着,火花四射的场景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张利明表示,这样的炼钢场景持续了很多年,一直到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关停。


“现在回头看,在杭钢66年的成长过程中,三次创业历经许多风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次都很艰难,但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张利明说。




壮士断腕,关停半山炼钢基地

半山位于杭州城东北,自西南向东北绵亘10多公里,是杭州城区生态植被保护最完整的山体之一。1957年,沉睡的半山开始苏醒,浙江的现代化钢铁事业由此起步。


“就在半山炼钢车间的一号转炉内,炼出了全省第一炉钢水,填补了浙江现代钢铁行业的空白,结束了浙江用手工冶铁炼钢的历史。”张利明告诉《浙商》杂志记者,半个多世纪里,这座“十里钢城”的荣耀闪闪发光:年产能400万吨,拥有近3万名员工,关联人员多达10万人。


然而,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去产能号召和杭州城市升级进程推进,这个承载了许多杭州人青春的企业不得不腾出空间。2015年12月22日上午7时30分,经历了近一甲子岁月的半山钢铁基地结束流水线上最后一道工序,钢花熄灭。


关停后的半山一时间失去了往日通宵达旦、机器轰鸣、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位于杭州主城区近5000亩的未开发土地,除了移交给杭州市政府管理的2862亩外,杭钢自留地块占地面积1743亩。

“铁饭碗”何去何从成了当时每个杭钢人的想法。一边是恋恋不舍,一边是担忧未来。另外,如何利用好开发好自留地块,是摆在杭钢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一道必答题。

从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的150天里,杭钢不仅全面完成半山钢铁基地的关停,而且全面完成职工分流安置政策制定和1.2万人的分流安置手续办理;自留地摇身一变成了杭钢半山数字经济特色小镇;钢铁老厂房也连同杭钢人的精神,以另一种全新的方式被保存了下来。

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如今,新半山、新杭钢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


原杭钢紫金棒材、小轧厂老厂房已改建成云计算数据中心园区,近3万台服务器日夜不停地运行,为浙江提供算力支撑;曾经的一线工人们纷纷变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安全“管家”,小到园区人员出入,大到安全应急预案,都是“管家”们的工作。只要不出差,每个工作日,雷打不动,他们就要在园区里走一圈,把角角落落看一遍——服务器必须24小时不间断运行;新规划的半山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沿320国道东西分布,形成了“一镇两园三区”的产业布局,以半山基地为载体,以数字科技为驱动,打造数字科技特色产业园区,成了撬动杭州大城北发展的新支点。


对于老牌制造业大厂来说,投身于数字经济产业具有厂房、能源、产业链等先天优势。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半山基地也保留了烟囱、水塔、铁轨这些工业元素,保留了原有厂房、钢构架柱结构,在原厂房里再造数据机房,也是杭钢精神的一种延续。


杭钢集团的数字雄心远不止于此。还有信创适配平台(基地)、长三角产教融合智慧云平台、浙江健康云、产业大脑能力中心等多个云服务平台。


其中,信创适配平台(基地)由杭钢与工信部、阿里巴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2所深化合作,依托浙江的国家级信创备份及信创适配攻坚推广基地,建设国内首家“一云多芯”信创适配基地。而长三角产教融合智慧云平台,由杭钢与之江实验室合作打造,主要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与院校专业设置和学生就业的精准匹配以及职教实训等领域痛点。


由此可见,杭钢实现了从“炼钢”向“炼数”的蜕变,旗下近20家数字科技企业,构建了一个覆盖数据中心、管理、应用、安全、交易的全产业数字产业生态。


“杭钢集团正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数字基础构建者、数字安全赋能者、数字应用开拓者’为定位,勇闯数字经济新蓝海,勇当数字经济的生力军。” 张利明说。


勇攀高峰,多板块联动发展


2016年以来,杭钢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结合浙江产业发展方向,立足自身优势条件,提出并实施“四轮驱动、创新高地”发展战略。

“以前的钢铁是用铁锹炼出来的,现在钢铁是用电脑炼出来的。”这句话用来形象描述宁波钢铁的生产模式变革再合适不过。作为杭钢集团钢铁主业的主要载体,宁钢从过去传统的炼钢企业变成绿色、低碳、智能的先进制造企业,重点推动传统制造业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车间无人化,成为杭钢乃至浙江产业数字化的标杆。

绿色能源项目也在近期取得新进展。由杭钢投资建设的庆元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在7月正式开工,是庆元县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总投资83.35亿元,不仅能增加就业、改善基础设施、带动旅游业发展,还将助推浙江“双碳”战略实施。

另外,杭钢还积极推进现代流通板块向数字贸易、“两业融合”和智慧供应链方向转型。

6月8日,杭钢集团旗下杭州杭钢金属材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玉环市人民政府签订杭钢(玉环)汽摩配智能智造中心及产业链集成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计划建设“一云仓、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面向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集采集供基地、统仓统配基地、共性工序加工基地,构建浙东南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生态圈。

7月6日,由杭钢集团下属浙江省冶金物资有限公司、富春有限公司、浙江东菱商贸有限公司等五方共同打造的长三角数字贸易港项目启动,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挥链主与供应链服务商的作用,科学组织供应链各要素,提升大宗商品贸易运营效率。

目前,杭钢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钢铁智造、现代流通为战略性优势产业,以节能环保、数字科技为战略新兴产业的“2+2”产业格局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产业发展“四轮驱动”驶入快车道,绿色也成了杭钢最鲜明的底色。

“改革永远在路上,杭钢集团将紧紧把握浙江杭州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工作,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功。”张利明说。



浙商心语


张利明 杭钢集团董事长

20年来,杭钢以“八八战略”为统领,持续深化理念变革、产业变革、模式变革、动能变革,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杭钢特色之路。企业要发展,必须向前看,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也要有“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勇气。进入新时代,我们确立了“四轮驱动、创新高地”的企业发展战略,从昔日的“黑金刚”到今天的“绿巨人”,从“炼铁成钢”到“炼数成金”,从一家适度多元的地方钢铁企业,成为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世界500强”现代企业集团,实现产能压缩、结构优化、平稳转型、效益倍增。


新征程上,我们必将保持定力、勇敢开拓,努力实现“2346”高质量发展目标,即拓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新赛道,运作好杭钢股份、菲达环保、亚通新材三大上市平台,到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4000亿元、利润总额60亿元,交出现代国企践行“八八战略”的高分答卷。






学者论道


郭占恒 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浙江人尤其杭州人都知道杭钢,她曾是我国钢铁工业的一座丰碑。然而,当2015年12月22日,半山钢铁基地的钢花熄灭后,杭钢怎样了?她还好吗?牵动着无数浙江人的心。


历经“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如今的杭钢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已发展为一家以钢铁智造、现代流通为战略优势产业,以节能环保、数字科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2”产业格局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曾经的老厂房改建成云计算数据中心园区,近3万台服务器日夜不停地运行,为浙江提供算力支撑;新规划的半山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成为撬动杭州大城北发展的新支点;旗下近20家数字科技企业,构建了一个覆盖数据中心、管理、应用、安全、交易的全产业数字产业生态。杭钢百炼成钢,从“铁锈地带”向“数智地标”华丽转身,生动诠释了“八八战略”关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指引,这是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的一条康庄大道。






关注“浙商杂志”视频号


销售同比增长30.2%,绍兴这家“热管理”领军企业在逆袭中开出绚烂“花海”丨激荡20年

借梯登高,这家来自乐清的企业,成为了中国电气行业的“领头羊”丨激荡20年



丨《浙商》全媒体中心 谢颖

编辑丨徐燕娜

审核|余广珠 姚恩育

监制|冯永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商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